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他山之石

共创“芯光灿烂”的未来

在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上,专家和业者围绕创新、合作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发布日期:2022-11-25 10:54 来源:安徽新闻网 编辑:站点管理员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增强创新能力

集成电路是人才、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产业。“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7纳米制程的芯片,意味着每平方毫米内有大约1亿个晶体管,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造一座城。”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期间,有企业家以形象的比喻,描述集成电路技术如何挑战人类科学技术的极限。

如今,摩尔定律驱动的技术演进已逼近物理极限,未来如何实现新的技术突破?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在大会开幕论坛的演讲中表示,业界需要探索推动芯片技术发展的新模式,以实现芯片性能的持续提升。

大会发布《合肥倡议》,“坚持创新发展,共迎风险挑战”被列为第一条,明确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正步入“后摩尔时代”,要致力于增强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我省将包括集成电路产业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大会期间举办的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大会暨集成电路材料高端论坛上,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省将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汽车芯片、工业软件攻关,建强数据空间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省计算存储、液晶显示等产业创新中心。未来,安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创新动能将更加充沛。

推进合作共赢

集成电路是深度分工协作、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合作才能共赢”,是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的主题,也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深切共识。

当下,集成电路产业国际分工协作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没有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完成供应链里的所有工作。”大会开幕当天举行的2022(第五届)全球IC企业家大会上,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全球产业合作对于建立复杂而精密的半导体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企业依托比较优势,激发出更高的效率和生产力。

“半导体产业的初兴是技术创新、资本、市场合作共赢的典范,从诞生之初就注入了合作共赢的基因。”紫光集团联席总裁文兵在简要回顾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后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芯片市场,应积极参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分工合作,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嵌套市场体系,为国产芯片的技术迭代创造良好环境。

全球合作的同时,区域协同也很重要。长三角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中举足轻重,2021年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为58.3%。“区域内应加强跨省市合作,共同努力将长三角打造成为‘硅三角’。”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严晓浪在大会主题论坛上,分享关于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严晓浪认为,长三角区域各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各具特色,上海产业链完备,江苏封测业发达,浙江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主,安徽具备制造优势。要找到一市三省的差异化定位,联合制定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自资源、优势、特色领域和重点培育方向,共建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长期主义”

集成电路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投入大、门槛高,回报周期长,需要有决心和耐心,才能培育壮大。

“安徽及合肥集成电路产业能有如今良好的发展势头,是长期耕耘的结果。”大会期间举办的半导体投融资论坛暨安徽省投融资对接会上,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厚亮回顾了我省及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历程。合肥从2000年开始筹建微电子基地,其后一步一个脚印,历经20余年、多任领导班子,始终坚定投入,最终“逆袭”成功,在竞争激烈的集成电路产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正是坚持长期主义,才有了今天。”王厚亮说。

“我们的产业龙头项目,体量巨大,没有5年、10年的时间,成长不起来,必须一任接着一任干。”合肥市委常委袁飞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介绍,未来几年内,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多个在建项目将陆续投产,产业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迎来大幅增长。

“行业进入调整期并非坏事。”作为投资机构的代表,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张聿认为,市场的优胜劣汰,将自然筛除在泡沫期进入的机会主义创业者,让资源向真正有实力且坚定深耕产业的优质企业集中,提高了投资的确定性,也为产业新一轮增长积蓄了力量。

“我们通过股权投资支持早期优质项目,帮助企业走出初创期困境,在集成电路领域培育了芯碁微装、恒烁半导体等科创板上市企业。”合肥产投集团总经理江鑫在主持半导体投融资论坛圆桌对话时表示,国有资本要发挥责任担当,为企业雪中送炭,“先共患难,再同富贵”,共同为产业发展作贡献。

风雨兼程,穿越周期。安徽集成电路产业必将创造出“芯光灿烂”的未来。(记者 汪国梁 见习记者 许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