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大路乡朱楼村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大路乡朱楼村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驻大路乡朱楼村扶贫工作队
2017年12月20日
2017年以来,驻朱楼村扶贫工作队倾注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就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
朱楼村有7个自然庄,3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1454户,总人口数为5482人。耕地面积7169亩,水面面积50亩,林地面积120亩,农业上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畜牧业基本都是家庭养殖不成规模。村里劳动力基本是输出状态,其中有1600多人常年在外地打工,另外还有600多人在县城务工。
(二)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
国办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68户446人。已脱贫户99户295人(含返贫1户3人),其中2014年已脱贫户30户102人,2015年已脱贫户58户 161人,2016年已脱贫户11户32人。2017年建档立卡未脱贫贫困户70户、168人,预脱贫26户9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1户56人,低保户15户37人。
(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朱楼村计划2017年底出列,目前出列村四项要素已全面达标。(1)预计2017年剩余贫困户44户77人,贫困发生率约为1.40%;(2)村特色产业为红(紫)薯种植项目, 2017年10月18日灵璧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下发文件(灵特扶办【2017】10号)审批认定;(3)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租赁土地、鱼塘、光伏、村农业合作社红薯基地等,目前已获得收入8.19万元;(4)2014年以来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快推进完善,道路、水利、桥梁、光伏等项目建设总投资约2224万元,村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12月8日,在省第三方监测评估核查中得到梁兴柱教授一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2017年预脱贫户26户93人全部能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和年人均纯收入在3800元以上标准,目前已通过省第三方监测评估核查。
(四) “双包”工作开展情况
1、朱楼村包保单位为宿州市招商局和灵璧县招商局,两个单位选派三人小组驻村兢兢业业开展扶贫工作,工作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工作日吃住在村。在工作队长王立秋(正处级)的带领下,朱楼村在全县301个村脱贫攻坚工作八月份、九月份排名分别取得第6名和第1名的好成绩,在党建、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秸秆禁烧、信访维稳等工作也一直处于全县前列。包保单位主要负责人积极参与村脱贫攻坚工作,在资金、项目、双基建设、党建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为朱楼村“村出列、户脱贫”做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市、县招商局2015年以来共安排村部建设、办公硬件配置、特困户学困户慰问等帮扶项目7个,落实帮扶资金22.14万元。
2、朱楼村1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市招商局、乡人大、乡民政所、乡国土所、大路中学等单位41人结对包保,27户兜底户由村两委干部8人结对包保。所有包保人定期走访贫困户积极开展扶贫工作,适时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五)红薯产业基地(扶贫工厂)项目情况
朱楼村红薯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69.4万元,其中红薯种植基地投资29.4万元,标准化厂房和气调库投资30万元,红薯深加工设备投资1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红(紫)薯种植基地百余亩、标准化厂房400㎡、仓储气调库150㎡、红薯深加工设备及配套设施建设。红薯种植基地项目于2017年6月份开工,10月底收获,亩产红薯4000余斤可加工淀粉800斤。红薯深加工配套项目于8月份开工建设,10月底扶贫工厂建成,11月中旬红薯深加工设备安装调试正式投产。预计每亩收入3000元纯收益1500元,可创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解决贫困户劳动力50余人就业。
(六)“十大工程”精准施策情况
1、产业扶贫。2015年以来,朱楼村共落实产业扶贫资金91.1万元。
(1)2015年安排产业扶贫到户项目19户,落实种植、养殖项目资金25万元。2016年安排产业扶贫第一次到户项目31户85人落实种植、养殖项目资金17万元,第二次到户项目21户55人落实种植、养殖项目资金11万元。
(2)2017年1-5月份安排产业扶贫项目12户36人落实种植、养殖项目资金7.2万元;6月份安排产业扶贫到户项目5户11人落实种植、养殖项目资金2.2万元,入股分红53户120人落实项目资金24万元;7月份漏报2户2人落实项目资金0.4万元,实现项目全覆盖。9月下旬,加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入股分红每人200元收益已全部打卡到位。
(3)2017年10月底,县财政拨付4.3万元分配给14、15年已脱贫43户每户1000元产业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户实施种植、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
2、危房改造。2014-2017年朱楼村危房改造累计实施项目68户,落实到位资金89万元。具体情况如下:2014年实施危房改造重建项目7户、修缮项目1户,落实项目资金10.4万元。2015年实施危房改造重建项目12户、修缮项目4户,落实项目资金23.8万元。2016年实施危房改造重建项目10户、修缮项目1户,落实项目资金14.4万元。2017年危房改造上报共计33户,其中D级17户(重建),C级16户(修缮)。目前,16户重建项目资金32万元、14户修缮项目8.4万元危房补助资金已到位,2户正在施工,张贤领户不愿意建设。
3、教育扶贫。2014年以来,朱楼村教育扶贫资助资金累计8.68万元,其中2014年3人享受教育助学资助6000元;2015年1人享受教育助学资助3000元;2016年享受教育助学资助6000元;2017年10人次(其中中职4人次)享受雨露计划资助3万元,其他教育扶贫补助资金已落实4.18万元,其中幼儿园8人、小学22人(其中县外5人)、中学14人(其中县外1人)、高中3人。
4、就业扶贫。2017年3月份,7户8人参加大路乡服装技能培训,18天食宿每人补贴900元。经过培训,参加人员进入纺织服装企业就业,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2017年5月份,朱楼村40余人参加县农委组织致富带头人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养殖、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农村淘宝等相关知识。市招商局结对包保责任人借助平时招商引资的关系为贫困户介绍就业岗位,大路乡、朱楼村专门为贫困户设置了环卫工、食堂工人、保洁员、光伏管理员、村集体合作社项目中务工等公益性岗位。
5、光伏扶贫。2016年实施朱楼村219KW光伏电站扶贫项目,其中159KW受益于53户贫困户,60KW用于村集体经济收益。2017年5月份,每人17.52元共2558元资金已打卡到位。2017年8月4日,光伏扶贫分红调整6户确保预脱贫户全覆盖,8月16日,53户153人每人收益188.06元共28773元已全部打卡。10月18日53户149人每人收益57.47元共8563元已全部打卡。
6、金融扶贫。截止2017年4月,8户贫困户户贷户用27万(其中16年1户1万,17年7户26万)主要用于种养业脱贫致富;2017年6月, 61户305万元户贷户用分贷统还资金正式签约五方协议,9月25日每户受益3000元已打入贫困户账户。
7、社会保障扶贫。2017年全村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低保贫困户57户97人,残疾人120人享受政府补贴。17年10月,朱士凡、朱永三2户进入敬老院集中供养。2017年预脱贫计划26户93人中,有低保贫困户15户37人享受社会保障补贴。
8、健康扶贫。全面实施“351+80%、180(190)” 和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等政策,健康扶贫项目全覆盖。
9、社会扶贫。据统计,2016年以来,市、县招商局先后助学慰问(2000元/人次)、大病慰问(2000元/人次)、特困户(党员)节日慰问(300-500元/人次)等七十余人次,资助资金共计4.01万元。
10、精神扶贫。朱楼村成立“精神脱贫”志愿者小分队,成员主要包括驻村工作队成员、村两委干部、村后备干部和部分学生。志愿者小分队每月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一次精神帮扶活动,帮助贫困户打扫室内、院内外卫生,帮助贫困户老人整理衣物、种植蔬菜、洗衣服等活动,给贫困户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2017年7月,朱楼村被选为大路乡唯一的“精神脱贫”示范村,县财政拨付20万元作为建设专项资金。7个自然村粉刷宣传标语和文化墙70余幅、制作扶贫宣传公示栏10个,全村脱贫攻坚氛围浓厚。全村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小分队8个,每个小分队3-4人,购买垃圾箱200个、垃圾车30个,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显著。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始终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称赞
在大路乡5-11月份脱贫攻坚工作评比中,朱楼村连续7次排名第一。在灵璧县8-11月份脱贫攻坚工作评比中,朱楼村排名始终位于前列,9月份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短短的几个月里,扶贫工作队的个个成员,为扶贫工作兢兢业业,进村入户,深入调研,埋头实干,工作出满勤,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二)在朱楼村发展规划上狠下功夫
结合精准扶贫、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问题,积极开展走村入户,找准对策,工作队制定了《朱楼村三年扶贫开发规划》、《朱楼村2017年脱贫攻坚计划》、《朱楼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朱楼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
(三)打造村红(紫)薯特色产业基地及深加工项目
通过充分的调研,与乡、村两委和干部群众达成共识,决定在朱楼村打造红(紫)薯特色产业基地及深加工项目。六月下旬,工作队和村书记共同赴泗县进行考察,并精心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在村民代表大会顺利通过。
(四)为朱楼村集体经济发展呕心沥血
2017年6月下旬,朱楼村借壳加龙种植合作社,由队长王立秋个人担保,集中村53户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24.4万元以及工作队5万元扶贫项目资金同时投入合作社实施红(紫)薯种植基地项目。6月底,在朱场庄流转百余亩土地,红(紫)薯种植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同时工作队和村干部宣传动员该村203户群众共同参与红(紫)薯种植,利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了朱楼村红薯特色产业基地。当前,红薯已经收获,亩均产量达4000斤以上,每亩纯收益约1500元,解决贫困户劳动力50余人就业,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工作队招引常熟客商在老村部投资建设板材加工厂,项目于9月份开工建设,当前,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计划春节前投产,该项目可解决贫困户50多人就业。
(五)队长亲力亲为以身作则抓好村各项工作
2017年7月,队长王立秋在村民代表大会中提出朱楼村扶贫工厂建设项目作为红薯种植基地深加工的配套项目,在乡党委、政府和朱楼村两委干部群众的支持下,扶贫工厂项目选址于朱楼村老村部,建设标准化厂房400㎡、仓储气调库150㎡,王立秋队长亲自带领村书记赴山东济宁考察红薯设备,并利用自己的信用卡为村购买32500元的设备。该项目10月份建成,11月中旬扶贫工厂正式投产。12月2日,队长王立秋母亲病故,他回家2天时间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后,4日又返回村里投入到村里的省第三方评估工作。
(六)率先实施“一户一档”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
2017年5月份工作队入村后,立即开展扶贫档案整理工作。6月份在灵璧县实施“扶贫工作提升月活动”同时,朱楼村的村级“一户一档”档案整理工作已提前完成,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县扶贫局主要领导高度评价和肯定。目前,村级脱贫攻坚档案材料已全面梳理完善,档案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条理化、制度化、标准化。
(七)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村“双基”项目建设
2017年6月份,市招商局投入3.5万元支持村委会办公设施、党建,购置空调、整修村部大院及环境。2017年10月份,县招商局为朱楼村捐款5万元用于村文化广场项目建设。另外,市招商局出资为村委会增置桌椅,粉刷墙壁,改善办公条件,为朱楼村打造为民服务的舒适环境。
(八)狠抓党建工作和村两委班子建设
认真组织村两委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村党建活动室旧貌换新颜,村党建工作软硬件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村党风廉政建设大大提高,增补了村两委新的成员。另外,村精神脱贫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变和提升了朱楼村的村容村貌。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仅靠常规的种植、养殖以及外出务工,村仅有一家规模较小的板材加工项目,目前正在建设尚未投产,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产业,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二)村“双基”建设和产业开发项目尚需大量资金再支持。
(三)残障、慢性病占比大。村共有五保户23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120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扶持。